孕婦疫苗
|

【孕婦疫苗懶人包】懷孕疫苗接種資訊和常見問題全整理!(含COVID疫苗建議)

懷孕前有甚麼疫苗應該接種?孕婦接種疫苗會產生副作用嗎?這篇攻略會為大家破解孕婦接種疫苗時的各種疑慮。

>> 你知道預產期如何計算嗎?懷孕40週胎兒每週有甚麼變化?

>> 孕婦睡姿需要特別留意?一文看懂懷孕期間睡眠的各種注意事項

常見疫苗種類

滅活疫苗

滅活疫苗是由人工培植後,再經殺滅程序移除其致病能力的病原體(細菌、病毒)製造而成。死去的病原體表面的抗原能夠訓練我們的免疫系統,強化日後應對此類病原體的能力。

減活疫苗

雖然與「滅活疫苗」只有一字之差,但兩者所指並不相同,減活疫苗中含有仍存活的病原體,但在疫苗的製造過程中,已經削弱了其致病能力。

與滅活疫苗相比,減活疫苗可以帶來更長效和強大的免疫反應。

亞單位疫苗

亞單位疫苗既不像傳統滅活疫苗般,將「敵方士兵」(病原體)注射到我們體內,也並非如mRNA疫苗般只為我們提供「製造士兵裝備的藍圖」,相反科學家分離出病原體上面的抗原(病毒的裝備),幫助免疫系統學會如何辨認敵軍。

由於當中不含存活的病原體,因此即使免疫系統功能低下的人士亦可使用。

類毒素疫苗

和亞單位疫苗相近,類毒素疫苗並不含病原體,而是利用病原體製造出來的「武器」(毒素)來激發我們的免疫反應,常見的例子包括破傷風白喉疫苗。

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

信使核糖核酸疫苗,即我們平日所說的mRNA疫苗,是一種相對較新的疫苗種類。

疫苗中的mRNA可以被視作「一份藍圖」,我們身體可以自行按照「藍圖」,製造出「藍圖」上描繪的「武器」(蛋白質),從而讓我們的免疫系統學會日後如何對抗這種「武器」。

病毒載體疫苗

和mRNA疫苗相近,此類疫苗藉由其他非致病性的病毒,將負責製造抗原的「藍圖」送入我們體內,我們的細胞會按照這些「藍圖」製造出抗原,而免疫系統就會學習如何辨認和應對這些自行製造的抗原。

懷孕前後疫苗相關的建議

孕婦可以接種疫苗嗎?可以接種哪種?

有部分疫苗適宜,甚至建議孕婦接種,例如流感滅活疫苗和百日咳疫苗。

但懷孕期間及開始懷孕前的1-3個月,則不應接種含有存活病原體的疫苗(減活疫苗),以避免這些帶有活性的病原體感染胎兒。

懷孕期間接種疫苗有甚麼副作用?對胎兒有甚麼影響?

一般而言,孕婦接種疫苗較常出現的副作用包括:

  • 發燒
  • 針口疼痛、紅腫
  • 疲倦

準媽媽們接種疫苗後,身體會自行製造出抗體來預防日後的感染,而媽媽的抗體可以透過胎盤傳遞給胎兒,令胎兒在出生後仍能得到一定的保護。

計劃懷孕/懷孕期間接種不同疫苗應相隔多久?

通常接種疫苗之間相隔的日數越少,免疫系統便沒有足夠時間做好準備,因此從疫苗得到的免疫保護便會較差,因此疫苗接種往往會拆分為2-3次注射,每次相隔數星期,確保其效用。

如果接種不同疫苗,美國疾控中心建議在接種一種含有存活病原體的疫苗(通常為減活疫苗)後,如果並非同一日馬上接種另一種含有存活病原體的疫苗,則至少需相隔4星期方可接種另一種含有存活病原體的疫苗,而如果需要接種的屬於其他種類(例如:滅活疫苗、mRNA疫苗)則無需刻意相隔接種。

由於懷孕期間不建議接種含有存活病原體的疫苗,孕婦可選擇同時接種懷孕期間適用的疫苗。

計劃懷孕期間接種疫苗會導致不孕/不育嗎?

儘管部分疫苗不適宜在懷孕期間或懷孕前一個月接種(基於對胎兒的安全性),目前並未有疫苗(包括COVID-19疫苗)會導致不孕或不育的問題。

哺乳期可以接種疫苗嗎?

哺乳媽媽應該避免接種黃熱病疫苗和天花疫苗(ACAM2000),而美國疾控中心指出以下疫苗均適宜哺乳期的女性接種

  • HPV疫苗
  • 減活和滅活流感疫苗
  • 狂犬病疫苗
  •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疫苗(MMR)
  • 水痘疫苗(VZV)
  • 天花疫苗(JYNNEOS)
  • 傷寒疫苗(Ty21a、ViCPS)
  • 甲型肝炎疫苗
  • 乙型肝炎疫苗
  • 破傷風、白喉、百日咳相關疫苗(tDap)

計劃懷孕期間建議接種的疫苗(或檢查相關抗體)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疫苗(MMR)

德國麻疹對於孕婦而言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疾病,如果準媽媽在懷孕初期(孕期首12週)患病,病毒可能會穿過胎盤感染胎兒,令胎兒出現先天殘缺(耳聾、眼盲、智力缺陷)的機會大增。

MMR疫苗可以有效預防德國麻疹在內的三種傳染病,然而由於MMR疫苗屬減活疫苗懷孕期間以及懷孕前3個月內均不宜接種,因此未曾感染過德國麻疹或不確定自己是否有抗體(在香港,於1996-1997學年或以後就讀小學的人士一般都已接種MMR疫苗),但想開始準備懷孕的女性,應該及早抽血檢查抗體。

水痘疫苗

準媽媽在懷孕首20週感染水痘,可能使胎兒患上先天性水痘症候群(Congenital Varicella Syndrome),影響胎兒的神經系統和四肢發育。

同樣地,水痘疫苗屬於減活疫苗,懷孕中的媽媽無法接種,而其他女性在接種水痘疫苗後三個月均不宜懷孕,所以適齡懷孕的女士如果未曾患過水痘或不確定自己是否有抗體(水痘疫苗在2014年才納入香港的「兒童免疫接種計劃」),應該在計劃懷孕前檢查抗體,以便及早接種疫苗。

孕婦建議接種的疫苗

注射式流感滅活疫苗

常見的流感疫苗有兩種,分別是:噴鼻式的減活疫苗和注射式的滅活疫苗

正如上文提到,孕婦只適宜接種不含存活病原體的注射式滅活流感疫苗,而非噴鼻式減活疫苗

由於懷孕期間媽媽的免疫力可能會暫時下降,令孕婦更容易感染流感,而且嬰兒在出生首6個月也因太年幼無法透過接種流感疫苗得到保護,因此孕婦接種流感疫苗可以同時為自己和六個月內的嬰兒提供保護。

由於每年的流感病毒株都有所不同,因此流感疫苗應該每年接種。孕婦可以在懷孕的任何時間接種一劑流感滅活疫苗,而最理想的接種時間應為流感高峰期(每年的1-3/4月、7-8月)開始前的至少兩星期,讓身體有足夠時間做好準備(流感疫苗需要至少2星期才能提供足夠保護)。

在香港,所有孕婦均可以透過已參與疫苗資助計劃的私家醫生,以每劑港幣240元接種流感疫苗。

百日咳疫苗(dTap/dTap-IPV)

百日咳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的呼吸系統疾病,可以引起持續數月的劇烈咳嗽。百日咳可以感染任何年齡層的人士,但其發病率和致死率在嬰幼兒群組中最高。

成年人患上百日咳初時的症狀與感冒相近(例如:流鼻水、發燒),如果病人未察覺自己可能染上百日咳而繼續照顧嬰兒,加上嬰兒沒有相關抗體,便可能會透過病人的直接接觸或者飛沫傳染給嬰孩。

目前,香港的嬰孩在出生後2個月方會接種第一劑百日咳疫苗,因此出生後首兩個月嬰孩需要來自母體的抗體提供保護。

現時的科學證據顯示,百日咳疫苗對於孕婦和胎兒均十分安全,而孕婦每次懷孕均應該在第二至第三孕期期間接種一劑百日咳疫苗(「白喉(減量)、破傷風及無細胞型百日咳(減量)混合疫苗(dTap)」或「白喉(減量)、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減量)及滅活小兒麻痺混合疫苗(dTap-IPV)」)。

由於疫苗需要至少2星期才能提供足夠抗體,因此應該在妊娠期結束前至少15天完成疫苗的接種。

目前,香港的醫院管理局產科門診與衞生署母嬰健康院會於孕婦懷孕26至34週提供百日咳疫苗接種。

孕婦接種百日咳疫苗的潛在副作用

孕婦接種的百日咳疫苗屬於「類毒素疫苗」,因此疫苗當中並不含有具致病性的病原體,因此接種疫苗後,孕婦或胎兒並不會因而染上百日咳。

孕婦接種百日咳疫苗甚少造成媽媽不適,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包括1✎ 我們如何挑選可信的資訊?
可信的研究文章或數據(CDC)

前往資料來源

  • 接種部位紅腫/痛楚
  • 身體疼痛
  • 疲倦
  • 發燒
  • 極少數情況下,會造成「暈針」或過敏等情況

孕婦可以考慮接種的疫苗

我們參考了美國家庭醫師協會(AAFP)英國國民保健署(NHS)的建議,列出一些孕婦可以考慮接種的疫苗(但非常規需要接種的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是一種可經血液或性行為傳播的疾病,其中母嬰傳播是香港最主要的乙型肝炎傳播途徑

如果媽媽體內乙肝抗體不足,可以在懷孕期間接種乙型肝炎疫苗,用作預防懷孕期間的急性乙型肝炎感染。

無論媽媽是否患有乙肝,香港嬰兒會在剛出生、出生後的1個月和6個月接受乙型肝炎疫苗。

如果孕婦受乙型肝炎感染,嬰兒在出生後24小時內會接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以得到額外的即時保護,而且在接種疫苗後,也會進行乙型肝炎表面抗體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血液測試,以確保疫苗的成效。

體內病毒載量高的孕婦在懷孕後期,也可以經醫生的指示下服用抗病毒藥物,透過降低病毒量以進一步降低母嬰傳播的風險。

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一般會透過受感染動物的唾液傳播,患者初時會出現疲倦、發燒、頭痛和傷處痹痛等症狀,症狀一般會在3-8星期出現,而隨著病情惡化,患者會開始變得神志不清、口吐白沫,甚至死亡。

如果被動物(尤其是野生或行為異常的狗隻或蝙蝠)咬傷,應馬上以肥皂和清水清洗傷口15分鐘,以盡量殺滅病毒,並應立即前往急症室求醫。

即使曾經接種狂犬病疫苗,被咬傷後你也可在醫生安排下再次接種。無論處於哪個孕期,狂犬病疫苗均對孕婦和胎兒是安全的。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

受到腦膜炎雙球菌感染的人士可能會出現發燒、劇烈頭痛、嘔吐、畏光或皮疹等症狀,嚴重者可能會致命。

腦膜炎雙球菌可以透過受感染者的飛沫或呼吸道分泌物傳播,一般香港人受到感染的風險不高,因此腦膜炎雙球菌疫苗並非常規需要接種的疫苗。

但如果你需要前往高風險地區(例如:12月至6月的旱季期間,前往撒哈拉沙漠以南,即由塞內加爾至埃塞俄比亞的地區),則應該接種腦膜炎雙球菌疫苗,以防受到感染。

目前的研究顯示,腦膜炎雙球菌疫苗對孕婦和胎兒是安全且有效的。

孕婦不宜接種的疫苗

除了MMR疫苗和水痘疫苗外,以下疫苗孕婦也不應在沒有得到醫生建議下自行接種:

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疫苗

HPV疫苗亦被稱作「子宮頸癌疫苗」,可以用作預防因持續感染HPV而引致的子宮頸癌。

由於HPV主要可以透過性接觸傳播,因此女性在仍未性活躍的年齡(9-14歲)接種是最理想的時間。

雖然HPV疫苗為滅活疫苗,不含存活的病原體。由於目前對孕婦和胎兒的安全性數據不足,懷孕期間並不建議接種,但接種後理論上任何時間均可開始懷孕

整個HPV接種流程需要接種3劑疫苗,需時半年,如果在接種流程期間懷孕,媽媽可以將剩餘的劑數延至產後繼續接種。

卡介苗(BCG)

卡介苗是一種用作預防結核病的疫苗,雖然無法百分百預防肺結核感染,但它能夠有效預防肺結核可能引致的嚴重併發症

由於卡介苗帶有存活的病原體,加上初生嬰兒可馬上接種以得到卡介苗的保護,因此懷孕期間準媽媽不應接種卡介苗。

甲型肝炎疫苗

雖然甲型肝炎疫苗並不含存活的病原體,但目前有關甲肝疫苗孕婦安全性的數據尚不充足,因此只有準備前往高風險地區,或其他高風險受到感染的孕婦需要考慮接種。

肺炎球菌疫苗

肺炎鏈球菌可以導致肺炎、腦膜炎或菌血症等嚴重疾病。

肺炎球菌疫苗已納入香港的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在嬰兒出生後兩個月和四個月大時,會接種兩劑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並在12個月大時接種其加強劑。

高風險受到肺炎鏈球菌感染且未曾完成接種13價23價肺炎球菌疫苗的準媽媽,包括:

  • 曾患侵入性肺炎球菌病
  • 缺乏免疫功能,例如:
    • 無脾臟,愛滋病,原發性免疫力缺乏症
    • 與癌症和器官移植有關的免疫功能缺乏
    • 與使用免疫功能抑制劑或類固醇有關的免疫功能缺乏
  • 慢性疾病,例如:
    • 慢性心臟,肺部,肝或腎病
    • 糖尿或腦脊髓液滲漏
  • 裝有人工耳蝸

則建議補打尚未接種的疫苗(例如曾經接種13價疫苗,但尚未接種23價疫苗,則應在接種13價疫苗的一年後接種23價疫苗),詳情可以參考香港衞生防護中心的資訊。

由於目前肺炎球菌疫苗對孕婦安全性的研究數據並不充足,因此即使受感染風險較高的準媽媽應該在懷孕前或產後,而非懷孕期間接種肺炎球菌疫苗。

傷寒疫苗

目前傷寒疫苗有口服式和注射式兩種。

口服式傷寒疫苗含有仍存活的病原體,因此孕婦不宜使用;需要前往高風險地區的孕婦,可以在醫生建議下接種注射式的傷寒疫苗,但目前有關注射式傷寒疫苗對孕婦的安全性數據仍不充足,因此接種前應先考慮疫苗的保護效用是否高於其帶來的風險。

孕婦與COVID-19疫苗

由於COVID-19疫苗相較其他疫苗而言,屬於較新推出的疫苗,因此可以理解不少媽媽都會對接種COVID-19疫苗產生疑慮。

為了幫助準爸媽們做出最好的決定,ProHealth團隊除了會列出「官方建議」外,也會嘗試以簡明的方式展示出不同COVID-19疫苗對孕婦和胎兒的安全性數據,令大家能在決定前,能夠「感受」其效用和風險。

孕婦/哺乳媽媽可以接種復必泰(BioNTech)疫苗嗎?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無論孕婦或餵哺人奶的媽媽均可以接種復必泰疫苗,而且胎兒或嬰兒也可以得到來自媽媽抗體的保護。

以下整理了孕婦/哺乳人士使用復必泰疫苗安全性方面的研究數據給大家參考:

孕婦/哺乳媽媽可以接種科興疫苗嗎?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雖然目前未有充足數據證實科興疫苗對孕婦的效用和安全性,但科興疫苗是一種帶佐劑的滅活疫苗,相同的佐劑和技術被用於生產乙型肝炎和破傷風等對孕婦安全的疫苗,因此預計科興疫苗對孕婦和餵哺人奶媽媽是有效且安全的,而且胎兒或嬰兒也可以得到來自媽媽抗體的保護。

以下整理了孕婦/哺乳人士使用科興疫苗安全性方面的研究數據給大家參考:

發表年份

研究人數

接種孕期/哺乳期

安全性

2021

12位女性

沒有註明

2021

20位媽媽

餵哺母乳的媽媽

孕婦/哺乳媽媽接種COVID-19疫苗可以對胎兒/嬰兒產生保護嗎?

與其他疫苗相同,媽媽會將自己體內的抗體和胎兒分享,因此孕婦接種COVID-19疫苗有助為胎兒出生後提供免疫保護。

無論在接種復必泰還是科興疫苗後,媽媽的乳汁中均含有COVID-19的抗體,保護嬰兒。

孕婦應該何時接種COVID-19疫苗?

由於孕婦感染COVID-19可能會引致早產,所以香港婦產科學院建議孕婦盡早接種疫苗,最理想應在第一至第二孕期(開始懷孕至第28週)完成接種,而即使你已進入第三孕期,還是可以透過接種疫苗來得到保護。

COVID-19疫苗會導致不孕不育嗎?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COVID-19疫苗會導致不孕不育等問題,計劃懷孕中的準爸媽在接種疫苗後無需額外等候才開始懷孕。

甚麼人不宜接種疫苗(或需特別留意)?

以下列出一些常見接種疫苗前應特別留意的群組(此清單列出人士並非絕對不能接種疫苗,惟建議接種前先向醫生查詢):

  • 懷孕(可參考上文查閱適宜/不宜接種的疫苗)
  • 對疫苗中的成分過敏(包括:對蛋類、明膠或抗生素過敏)的人士
  • 患有凝血問題/正服用薄血藥(例如:華法林、凝血通、百達生)人士
  • 患有免疫系統相關疾病/正服用免疫力抑制劑(例如:環孢素、口服或注射類固醇)的人士
  • 接種疫苗當日發燒或染上其他急性病(包括:感冒)的人士

您可能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