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Mama完全指南:孕期安全指南

完成閱讀這篇ProMama完全指南,你會學到:
- 懷孕期間有甚麼一定要做/必須避免的事項?
- 孕婦有哪些飲食禁忌?
- 出現甚麼症狀應立即求醫?
如果大家在閱讀期間有任何關於備孕懷孕的健康問題,還可以:
WhatsApp即時問
那麼,讓我們馬上開始:一起系統地學習懷孕前後需要的知識吧!
第一章:飲食

生冷/未經徹底煮熟的食物
普通人染上腸胃炎,可能只需要經歷一兩天的發燒、腹痛和腹瀉;但如果染病的是孕婦,便有可能造成流產。
因此孕婦選擇食物或飲品的首要原則,正正就是「衞生」。
由於生冷食物很可能未經徹底煮熟,或者在冷卻過程中攤放了一段時間,這些因素均會增加孕婦染上腸胃炎的風險。
而對於街外的雪糕/凍飲,孕婦同樣需要小心,因為細菌可以在雪糕機的出口位置繁殖,而冷飲中的冰塊也未必使用徹底煮沸的水製成。
蛋類也是另一種高風險食物,因為蛋類可能會受沙門氏菌感染,如果未經徹底煮熟便可能令我們出現腸胃絞痛、腹瀉甚至是發燒等症狀,因此孕婦同樣需要特別小心。
未經巴士德法消毒的奶類/乳製品
同樣是衞生問題,奶類本身可能含有李斯特菌等病原體;而巴士德消毒法是指將奶類在特定溫度下置放特定時長,以確保徹底殺底這些致病的細菌。
因此,孕婦在挑選奶類和其他乳製品時(包括:芝士、乳酪),應該留意包裝上是否有標明「經巴士德法(pasteurization)消毒」或其他類似字樣。
含咖啡因的飲品
研究發現孕婦攝取越多咖啡因,寶寶出生時「輕磅」的風險就會越大。
現時各大組織建議媽媽每日最多攝取200毫克咖啡因,否則便可能令流產風險上升。
大家可以參考我們的孕婦咖啡因攝取攻略了解更多。
茶類
媽媽在第一孕期(懷孕首12週)應避免喝茶,在第二和第三孕期則可以適量飲用綠茶。
另外坊間也有各式各樣標謗「無咖啡因」的花茶,但媽媽需要小心選擇(因為某些花茶中可能存在雜質或者不適宜孕婦飲用的成分,例如蘆薈),詳情可以參考懷孕喝茶教學。
第二章:運動

適量運動對孕婦而言是有利無害的,那麼多少才是「適量」呢?
如何制訂孕期運動計劃?
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建議媽媽們每天都保持活躍,最理想可以每天抽出30分鐘做運動,但不必一蹴而就,我們應秉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來制訂計劃。
我們應考慮孕婦在懷孕前原先的運動強度,如果媽媽在懷孕前甚少運動,可以先由每天多抽15分鐘走路開始,之後可以逐漸增加運動的種類、時間和強度(但不宜太劇烈,懷孕期間的運動強度應維持在能夠自然地說出一句話的水平)。
孕婦可以加入一些幫助肌肉強化的伸展運動,例如是:凱格爾運動或瑜伽,幫助順利生產和預防懷孕期間的漏尿情況,詳情可以閱讀凱格爾運動的教學。
孕婦應避免哪些運動?
有幾類運動孕婦應盡量避免:
- 需要長時間平躺的運動(有機會影響胎盤的血液供應)
- 過分劇烈的運動(令你在運動時無法自然說話的強度)
- 有可能產生身體碰撞、高風險或位處高海拔的運動(例如:拳擊、潛水、團體球類活動)
甚麼時候應立即停止運動?
如果孕婦在運動期間出現以下症狀,則應馬上停止運動1✎ 我們如何挑選可信的資訊?
✓ 可信的研究文章或數據(ACOG)
前往資料來源:
- 陰道出血/有液體滲出
- 感到頭暈
- 運動開始前感到呼吸不暢
- 胸口痛
- 頭痛
- 肌肉虛弱
- 小腿疼痛/腫脹
- 子宮肌肉收縮和疼痛
第三章:睡眠

入睡姿勢
在懷孕第28週或以後,孕婦應採用側睡方式,避免以平躺姿勢入睡。
平躺可能會影響胎盤的血液供應,從而使懷孕後期的死產風險上升,詳情可以閱讀我們的孕婦睡眠指南。
睡眠時長
媽媽在懷孕後期能否得到充足的休息與胎兒的健康息息相關(睡眠時間不足或太長可能會增加死產風險)。
研究指出在懷孕後期,孕婦最理想的睡眠時長為6至9小時。
第四章:日常活動/興趣

孕婦可以浸熱水浴/焗桑拿嗎?
為安全起見,我們並不建議孕婦浸熱水浴/焗桑拿,用熱水淋浴則並無大礙,但應盡量避免使用太熱的水或沐浴太長時間(例如超過20分鐘)。
因為人類體內的蛋白質需要在某些溫度下才能維持原有的功能,如果遭遇高溫便可能使蛋白質的化學結構受到不可逆轉的破壞。
這對媽媽腹中脆弱的胎兒尤為重要,如果子宮裏的溫度太高,便可能影響胎兒的正常發展,甚至造成畸胎問題。
目前有悉尼大學的研究表明,無論處於哪段孕期,媽媽可以在40攝氏度的水溫下浸浴或70攝氏度(相對濕度為15%)的桑拿房中逗留至多20分鐘2✎ 我們如何挑選可信的資訊?
✓ 可信的研究文章或數據(BMJ)
前往資料來源。不過由於我們未必每次均可精準控制水溫和計算時間,最理想的方法還是盡可能避免這些高風險活動。
孕婦可以使用香薰精油嗎?
我們不建議在胎兒尚未穩定的第一孕期(孕期第12週或之前)使用任何香薰精油,而由孕期第13週直至寶寶出生,媽媽可以選用對孕婦安全的精油成分。
以下列舉部分適宜孕婦使用精油成分(資料參考自國際專業香薰治療師聯會):
- 佛手柑(Bergamot)
- 德國洋甘菊(Chamomile German)
- 羅馬洋甘菊(Chamomile Roman)
- 尤加利(Eucalyptus)
- 薑(Ginger)
- 葡萄柚(Grapefruit)
- 薰衣草(Lavender)
- 檸檬(Lemon)
- 橘子(Mandarin)
- 甜橙(Sweet Orange)
以下列舉部分不適宜孕婦使用的精油成分:
- 百里香(Thyme)
- 丁香(Clove)
- 肉桂(Cinnamon)
- 茴香(Fennel)
- 冬青(Wintergreen)
- 苦杏仁(Bitter Almond)
- 鼠尾草(Sage)
- 樟腦(Camphor)
- 迷迭香(Rosemary)
- 唇萼薄荷(Pennyroyal)
孕婦可以染髮嗎?
懷孕期間是可以染髮的。
雖然染髮劑中含有各種化學物質,也曾有研究指出,如果大量攝取這類物質,的確有可能對媽媽和胎兒產生損害。
不過由於大部分染髮劑中的成分會停留在我們的頭髮上,經過頭皮吸收的分量極少,在低劑量情況下,這些物質並不會對媽媽或胎兒產生損害。
如果想進一步減低染髮對胎兒可能產生的風險,你可以考慮採用以下方法:
- 避免在胎兒尚未穩定的第一孕期(懷孕第12週或之前)染髮
- 在通風的環境下染髮,避免將染髮劑吸進體內
- 完成染髮後盡快用清水沖洗頭皮,減少染髮劑停留在頭皮的時間(但應避免使用熱水沖洗,否則可能會直接將頭髮上的染髮劑沖洗掉)
孕婦可以美甲嗎?
我們建議在懷孕期間暫時避免美甲/使用指甲油。
由於部分指甲油含有甲醛(Formaldehyde, 可能引致流產)、甲苯(Toluene, 揮發時的氣味會加劇孕婦噁心感)或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 可能會影響孕婦內分泌系統)等有機溶劑或塑化劑,這些成分可能會影響孕婦和胎兒健康。
而女士「Gel甲」時可能會用到的丙烯酸(Acrylics)或凝膠同樣具備較強烈的氣味,雖然目前並無資料顯示會對孕婦或胎兒產生健康風險,但強烈的氣味仍然可能對孕婦產生刺激。
另外,洗甲水中通常含有丙酮(Acetone)等有機溶劑,如果在懷孕初期接觸大量丙酮便可能使流產風險上升。
最後一點,就是孕婦在懷孕期間皮膚會變得較敏感,免疫能力也會相對較差,因此在修甲或者美甲照射紫外光燈(UV)的過程中,令指甲受到真菌/細菌感染或造成皮膚敏感的機會也較高。
因此,除非能夠確保美甲過程中使用的材料不含以上提到的潛在有害物質,並且只透過信譽良好的商戶,在衞生和通風程度優良的場所進行美甲,否則一般並不建議孕婦進行美甲或使用指甲油。
孕婦可以照X光/電腦掃描嗎?
高劑量的輻射可能會影響胎兒,所以不建議孕婦接受針對下腹/盆腔位置的X光檢查和電腦掃描。
但如果醫生判斷這些放射性檢查是必要的,孕婦仍然可以接受相關檢查,醫生或放射師可以使用鉛板覆蓋和保護媽媽下腹的其餘位置,盡量將胎兒曝露於輻射下的風險降至最低。
大家可以閱讀這篇懷孕放射檢查指南來學習備孕和懷孕時照X光或電腦掃描的相關知識。
第五章:疫苗

疫苗的主要作用是幫助我們的免疫系統「練兵」,讓它能夠在未來遇上真正的病原體時,可以更有效地作出抵抗。
為了達成「練兵」的效果,有些疫苗使用死去的病原體或它的身體部分,而有些疫苗則直接使用存活但被被弱化的病原體。由於弱化的病原體仍有可能影響胎兒,因此孕婦不應接種含有存活病原體的疫苗(減活疫苗);另外在接種減活疫苗後的1-3個月(視乎哪種疫苗而定)不宜懷孕,所以也應做好避孕措施。
孕婦接種疫苗後較常出現的副作用包括:
- 接種部位疼痛
- 發燒
- 疲倦
大家可以參考我們準備的孕婦疫苗接種指南。
第六章:藥物/保健成分

孕婦使用任何藥物和保健成分需要特別小心,以免影響到胎兒健康。如非諮詢過醫生或藥劑師的意見,孕婦應該避免自行購買或使用任何藥物。
但我們不應直接視作孕婦不可使用任何藥物,事實上,醫護人員在很多必要的情況下,也會指示孕婦使用藥物來處理當前的疾病。
例如:孕婦患有腸胃炎時,為了及早殺滅細菌,減低對胎兒造成的風險,醫生可能會處方適當的抗生素予孕婦,對保障胎兒健康反而是更佳的選擇。
因此孕婦用藥的簡單原則是「只在醫生或藥劑師指示下使用藥物和保健品」。
以下列舉一些常見而(在適當劑量和適當用法下)目前證據顯示對孕婦安全的藥物(資料來源自澳洲藥品管理局):
*所有資料僅供大家參考,如有疑問記得向醫護人員查詢。
- 撲熱息痛 Paracetamol:止痛、退燒
- 氯苯那敏 Chlorpheniramine:止敏感、收鼻水
- 溴己新 Bromhexine:化痰
以下列舉一些不建議孕婦自行服用的藥物(除非在得到醫生指示下):
- 阿士匹靈 Aspirin
- 布洛芬 Ibuprofen(常見品牌有:布洛芬 Brufen、Nurofen、Advil)
- 依托考昔 Etoricoxib(常見品牌有:安痛易 Arcoxia)
第七章:警示症狀

如果你已經完成閱讀以上整篇孕期安全指南,恭喜你!你已經向成為一位成功的爸媽邁進了一大步!
不過我們需要注意,懷孕除了是爸媽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項里程碑,同時也是一個新生命誕生的神奇旅程,箇中充滿各種不可預測的因素。因此除了採取各種預防措施外,我們也需要學會在甚麼情況下,應該立即向醫護人員求助。
胎兒的健康可能出現問題
陰道出血
媽媽在第一孕期(懷孕首12週)較大機會出現陰道出血的症狀,多數情況下均屬正常情況,而在第12週後發生的陰道出血則較大機會存在異常情況。
但無論處於孕期第幾週,媽媽均應立即求醫進行檢查,以便排除胎兒異常的可能性。
胎動明顯減少
由孕期第16週開始,有些媽媽已經能夠開始感受到胎兒的動作,如果爸媽一直去到孕期第24週仍未能感受到胎動(你可以使用我們為你準備的預產期計算機來計算目前的懷孕週數),就應該盡快向醫生提出,以便作進一步的檢查。
胎動的規律和頻率會隨著胎兒成長而逐漸增加,一般去到孕期32週便會穩定下來,胎動並不會隨著生產日期的臨近而逐漸減少,所以一旦你發覺胎兒的動作幅度或頻率明顯少於往日,便應立即求醫,不應拖延。
媽媽可能即將分娩
當臨近預產期,媽媽便更加需要留意分娩前的各種先兆,一旦出現以下症狀,便應立即求醫:
- 規律而且強度逐漸增加的子宮肌肉收縮(起初大約每5-15分鐘收縮一次,每次維持大約60-90秒,隨後子宮會收縮得越來越頻密)
- 陰道出血
- 穿羊水
- 腹/背部異常疼痛
- 你認為自己即將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