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推介】胃痛舒緩最完整教學!透過疼痛位置找出真正病因!
忙碌的香港人一定曾遇過以下問題:
三餐不定時,長久下來只要晚一點進食或者壓力大時就會感到胃痛。
胃痛的感覺不好受,但原來胃痛原因有很多種,如果你沒有找到胃痛問題真正的成因,便無法有效解決問題。
這篇攻略會教大家如何從疼痛的位置、時長和其他症狀,辨別出真正導致胃痛的原因;學會出現甚麼症狀必須向醫生求診,從而幫你找到屬於自己正確的胃痛舒緩方法。
事不宜遲,馬上進入教學環節!
註:歡迎將此頁加進書籤,以便日後參考指南的其他部份,隨時找出肚痛原因和解決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食道逆流、腸易激綜合症和腸胃炎的方法,我們未來亦會按照最新醫學指引和研究繼續更新本指南。
了解自己胃痛或腹痛的原因
(透過五條問題)1Penner, Robert M., and Mary B. Fishman. “Evaluation of the Adult with Abdominal Pain.” UpToDate, 17 Jan. 2020, www.uptodate.com/contents/evaluation-of-the-adult-with-abdominal-pain?search=Evaluation%20of%20the%20adult%20with%20abdominal%20pain&source=search_result&selectedTitle=1~150&usage_type=default&display_rank=1.
註:以下資料謹供參考,為了幫助讀者初步辨識可能的疾病,並不作醫療診斷用途。如對自己的健康有疑問,請諮詢相關醫護專業人士。
胃部/腹部哪個位置痛?
肚痛或稱腹痛,除了可以由腸胃問題引起外,也可以是位於腹部的其他器官(如:肝臟、膽囊、脾臟、腎臟)出現問題所致。有時候,腹痛甚至是因為心臟出現問題所致。

圖1 - 腹部分區
醫學上常用的腹部分區方法為4分法和9分法。這兩種分法都是以肚臍為中心點。本文會提及的分區為:(4分法的)右上腹、(9分法的)上腹部、(4分法的)左上腹和(4分法的)下腹部(包括左下腹和右下腹)。有一些腹痛影響的範圍廣泛,痛楚並不局限於某一區域,我們稱之為彌漫性腹痛。
(按:這裏的左右方向是按照患者的方向來決定,即由患者後方看去的左右,而非正面觀看患者時觀察者的方向)
以下我們大致按照病因出現的常見程度排列(由常見到罕見),也會將常見及較常見的病症以粗體標示。
右上腹:
膽囊疾病(膽絞痛、急性膽囊炎、急性膽管炎、奧狄氏括約肌功能障礙)、肝臟疾病(急性肝炎、Fitz-Hugh-Curtis症候群、肝膿瘍、肝靜脈阻塞綜合症、肝門靜脈栓塞)
由肝臟問題引起腹痛比較罕見,因此如果出現右上方腹痛情況時,多為膽囊問題引起。
上腹部:
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胃食道逆流(即困擾的胃酸倒流)、消化性潰瘍(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胃輕癱(胃部無法正常排空食物)、胰臟炎、冠心病、心肌梗塞(如果本身沒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或其他心血管問題,非常罕見)
左上腹:
脾臟問題(例如:脾臟腫大、脾梗塞、脾膿瘍、脾臟破裂)
由於脾臟問題非常罕見,而且胃痛有時也會造成左上方腹痛,所以當發現自己左上方腹痛時,首先應該考慮的原因仍是胃部問題。
下腹部:
腸易激綜合症(部分會蔓延至上腹部)、憩室炎(通常是左下腹痛;常見於老年人)、闌尾炎(別稱盲腸炎;痛楚集中在肚臍附近並會轉移至右下腹)、腸阻塞/便秘(便秘解決懶人包)(部分會蔓延至上腹部)、感染性結腸炎、腎結石、腎盂腎炎、急性尿潴留、膀胱炎
- 吃鈣片會造成腎結石嗎?藥劑師分享使用鈣片的注意事項!
彌漫性:
腸胃炎、消化道穿孔(通常在手術後出現)、急性腸繫膜缺血、慢性腸繫膜缺血、炎症性腸病(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腹膜炎、大腸結腸癌、乳糜瀉(由自身免疫系統攻擊小腸絨毛所引起的慢性腹瀉)、酮酸中毒、腎上腺功能不全、乳糖不耐症
接下來,讓我們繼續縮窄範圍吧!
痛楚有否延伸至其他身體部位?
有時腹痛會不止局限在腹部,同時會延伸至附近部位。
因為連結身體不同部位的痛楚神經互有交會或重疊,所以有時我們身體會將某器官的痛楚誤以為是其他地方的問題(例如「火燒心」,即感覺胸部有灼熱感,但其實是由胃酸倒流引致灼痛食道的感覺。)。
從痛楚延伸的部位,我們能一窺背後的病因,下面是不同內臟會使痛楚轉移延伸的方向。
胃部:集中在上腹部,通常不會延伸至其他位置
肝臟/膽囊:頸部右側、背部右側、上腹部
胰臟:上腹部一直繞到背部
脾臟:左胸、左肩
心臟:胸口、頸、下巴、左手臂內側
肺部:頸部、肩膀
腎臟:腹股溝
通常甚麼時候會痛?
從腹痛持續時間、甚麼時候加劇/舒緩,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腹痛/胃痛原因。
病因 | 腹痛時長/甚麼時候痛 |
---|---|
十二指腸潰瘍 | 上腹部痛楚持續,進餐或服用中和胃酸藥後通常會有改善,餐後約2-3小時會重新感到痛楚。晩上睡覺時也可能會痛醒 |
胃潰瘍 | 痛楚較十二指腸潰瘍難預測。進餐或服用中和胃酸藥後或者會有改善,餐後15-30分鐘左右會重新感到痛楚。但有一些患者的徵狀會因為進食而加劇 |
腸易激綜合症 | 進餐後症狀加劇、大便過後痛楚程度有所改變(痛楚可能舒緩或加劇,情況因人而異)或在緊張有壓力時腹痛加劇 |
胃食道逆流 | 進餐後情況會更嚴重,尤其晚上睡覺時更易出現胃酸倒流 |
冠心病 | 當用力或進行運動時,痛楚會加劇 |
脾臟破裂 | 吸氣時,左上腹、左胸和左肩的痛楚會加劇 |
膽絞痛 (膽石阻塞膽囊管所引起的痛楚) | 痛楚會持續30分鐘至最多6小時。通常會在餐後(特別是吃了高脂肪食物)及睡覺時出現 |
急性膽囊炎 (膽囊管受阻長達數小時會引起) | 痛楚會持續超過4小時至數天以上。移動身軀及腹部右上方被按至壓時會非常疼痛。通常在痛楚開始前1小時左右患者曾吃過高脂肪食物 |
胰臟炎(急性和慢性) | 痛楚持續,坐直和身體前傾或者可以稍為舒緩。很多患者會感受到劇痛 |
腎結石 | 較為劇烈的痛楚會持續數十分鐘,腎結石的位置會決定痛楚的位置。腎結石順利排出後痛楚便會減退 |
胃部/腹部痛楚屬於哪種感覺?
如灼傷般痛:胃酸倒流、消化性潰瘍
腸道抽搐痛:腸易激綜合症、腸胃炎、腸阻塞、感染性結腸炎
如被擠壓/按壓般痛:心絞痛/心肌梗塞
有沒有伴隨其他症狀?
除了上述幾點外,有時其他症狀的出現也可幫助判斷病因,例如以下的病因,通常會伴隨以下症狀:
病因 | 腹痛以外症狀 |
---|---|
功能性消化不良 | 胃脹、飽吐感、噁心想吐、胃部有灼熱感 |
胃炎 | 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狀,有機會出現大便變黑(消化道出血引起) |
消化性潰瘍(包括胃/十二指腸潰瘍) | 包括胃炎的症狀,不過胃部痛楚會更明顯 |
胃食道逆流 | 口中出現酸味、「火燒心」 |
腸易激綜合症 | 有胃氣、便秘、腹瀉、大便帶有黏液(腹瀉時) |
腸胃炎 | 腹瀉、噁心、發燒、腹鳴 |
腸阻塞 | 噁心、嘔吐、便秘、腹脹、無法排便 |
憩室炎 | 低燒、便秘、腹瀉、噁心、嘔吐、尿急感/小便頻繁/失禁 |
冠心病 | 呼吸不暢 |
膽絞痛 (膽石阻塞膽囊管所引起的痛楚) | 噁心、嘔吐、大量出汗 |
急性膽囊炎 (膽囊管受阻長達數小時會引起) | 發燒、噁心、腹壁僵硬、心跳加速 |
急性肝炎 | 容易疲倦、噁心、沒有胃口、黃疸、尿液變深色、糞便變淺色 |
胰臟炎(急性和慢性) | 噁心、嘔吐 |
腹膜炎 | 腹壁異常僵硬、發燒、噁心、嘔吐、腹瀉 |
腎結石 | 腰側痛(比腹痛常見)、背痛 |
膀胱炎 | 小便疼痛、尿頻、尿急感、血尿 |
腎盂腎炎 | 包括膀胱炎的症狀,另外加上發燒、畏寒、腰痛 |
急性尿潴留 | 無尿 |
感染性結腸炎 | 腹瀉、大便帶血、噁心、發燒 |
讀者們應該發現,即使小小的腹痛原來背後可以有各種不同的病因,因此絕對不容忽視!
甚麼時候需尋求醫生協助?
以下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症狀,如果發現自己/家人出現這些症狀,就不應拖延,要儘快求醫:
- 發燒(通常發燒代表出現感染或者內臟出現發炎情況)
- 黃疸(皮膚變黃)
- 尿液變色、糞便變黑或帶血
- 嘔吐物帶血
- 持續噁心、嘔吐
- 呼吸不暢、頭暈/面色蒼白、痛楚延伸至左胸、頸部和左臂(很可能是心絞痛發作!)
- 大量出汗
- 腹壁僵硬
- 體重無故變輕(可能是癌症先兆!)
- 意外/受傷引起的腹痛
正確的胃痛舒緩方法
看過以上五條問題,相信大家應該已經初步了解甚麼令你肚痛了。
胃痛舒緩方法包括:
- 改善飲食習慣(減少刺激性或可能致敏的食物)
- 服用藥物(按照下方對應病症)
- 服用保健品(例如:腸易激綜合症可用益生菌)
接下來,我們會針對數種腸胃不適說明緩解方法,它們分別是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食道逆流、腸易激綜合症和腸胃炎。
由於每位患者的情況會有不同,以下的綜合說明只供參考,如有疑問,應諮詢醫生或藥劑師以獲取針對個人情況的建議。以下我們有提及幾款胃藥,如果想深入了解某款胃藥是否適合自己及服用胃藥的注意事項,歡迎直接在文章下方留言,我們的藥劑師團隊很快便會回覆!
胃痛原因一: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在腸胃沒有任何結構上損傷的前提下,仍然出現不適、產生胃氣和胃部灼熱感的情況。
這類情況通常會因為壓力、刺激性食物或藥物而引起。
針對這個情況,想即時舒緩胃痛一般只需使用中和胃酸藥物(常見成分:氫氧化鋁 Aluminium hydroxide 和氫氧化鎂 Magnesium hydroxide)就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如同時感覺到胃脹,可加上含有西甲硅油 Simethicone 或二甲基聚硅氧烷 Dimethylpolysiloxane 成份的化胃氣藥片(如:Air-X 氣立適)。巿面上也有同時包含中和胃酸以及化胃氣成份的胃藥(如:胃的素、美樂事)可供選用。
同時,輔以作息定時,減少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飲料(如:油膩或辛辣食物和咖啡、酒),避免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和戒煙這幾項措施會令治療效果事半功倍。日常注意以上幾點也可以預防出現徵狀。

圖2 - 非類固醇消炎藥簡介
胃痛原因二:胃炎/消化性潰瘍
與功能性消化不良相異之處,就是胃炎/消化性潰瘍的病人腸胃已經出現結構性損傷,因此痛楚一般會更為持久(腸胃壁損傷未痊癒會令徵狀持續)。消化性潰瘍的好發部位是胃或十二指腸,所以又稱為「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當中十二指腸潰瘍較胃潰瘍普遍,兩者之比約爲3∶1)。
如壞疑自己患上胃炎/消化性潰瘍,應先向醫生求診,以了解自己有沒有感染「幽門螺旋菌」,及由醫生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幽門螺旋菌」是一種能在胃酸中生存的細菌。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的資料顯示,有90%十二指腸潰瘍和70-75%胃潰瘍是由「幽門螺旋菌」引致 2“男性常見疾病 - 消化性潰瘍.”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 www.chp.gov.hk/tc/static/80053.html. Accessed 25 Oct. 2019.。
如果胃炎/十二指腸潰瘍是由「幽門螺旋菌」引起,一般而言只需透過醫生處方一個為期14天的抗生素加胃藥組合,就可以根治。
如果患上由「幽門螺旋菌」引起的胃潰瘍或嚴重十二指腸潰瘍,就需服用較長時間的胃藥,分別約2-3個月和1-2個月。
如果胃炎/消化性潰瘍不是由「幽門螺旋菌」,也不是由「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引起,就會較難斷尾,可能需要長期服用胃藥。
為促進腸胃損傷痊癒,一般需要使比中和胃酸藥更強力的藥物。我們會建議使用一些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包括「H2受體阻抗劑」(如:法莫替丁 Famotidine,雷尼替丁 Ranitidine)或更強力的「質子泵抑制劑」(如:泮托拉唑 Pantoprazole(常見品牌:Pantoloc Control® 必胃康),埃索他拉唑 Esomeprazole(常見品牌:Nexium® 耐信))。這類藥物較中和胃酸藥物更為長效及可令胃酸酸鹼度提升幅度更大(酸鹼度愈低代表愈偏向酸性),有助腸胃自我修復。
與功能性消化不良一樣,患者輔以作息定時,減少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飲料(如:油膩或辛辣食物和咖啡、酒),避免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和戒煙這幾項措施會令治療效果事半功倍,日常注意以上幾點也可以預防出現徵狀。
胃痛原因三:胃食道逆流
當我們進食食物後,食物會經由食道進入胃部,由胃部將食物攪伴消化,再進入腸道吸收。而我們食道和胃部中間,有一組括約肌防止食物由胃部返回到食道(可以視作一條橡皮圈,紥緊胃部頂端,防止食物向上方的食道溢出)。
一般而言,在餐後短暫出現胃酸倒流是正常的。正常的胃酸倒流不會引起太大不適,也很少會在睡覺時發生。
當這組位於食道和胃部中間的括約肌出現問題時,它便不能有效防止食物倒流,因而令胃液和腹中食物倒湧到食道當中,引起令人困擾的症狀,甚至會使食道被胃酸灼傷。
胃食道逆流患者的典型症狀為「火燒心」(心臟位置有灼熱感)和「反胃」(酸性物質和未消化食物的混合物回流口腔或喉嚨)。
這些症狀通常會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會自行消失或在使用「中和胃酸藥」後消失。進餐、躺臥(患者會在半夜痛醒)和壓力都可能觸發症狀。
藥物方面,一般而言會使用上述提到的「中和胃酸藥」。
病情較嚴重的患者就需要使用「H2受體阻抗劑」或「質子泵抑制劑」。有些中和胃酸藥(如:嘉胃斯康 Gaviscon®)同時含有可在胃內容物頂部形成阻隔層的「海藻酸鹽」(Alginate) ,更加適合胃酸倒流問題。
生活方面,患者應注意:
- 避免在睡前三小時內進食,以免躺下時因進食產生的大量胃酸倒流至食道內
- 睡覺時升高牀頭
- 減輕體重(適用於過重/肥胖人士)
- 減少食用辛辣、油膩食物(包括芝士和堅果類食物)和咖啡
- 避免穿著緊身衣物,以免令衣物過分壓逼胃部
- 戒煙、酒
胃痛原因四:腸易激綜合症
有些人腸胃較為敏感,當遇到壓力,或者服食稍為刺激的食物時,就容易腸胃絞痛和胃氣漲,還容易會腹瀉或便秘。如果這種腸胃敏感的情況持續3個月或以上,腸胃又沒有任何結構上的問題,就是「腸易激綜合症」患者的典型特徵。
不同患者腹痛的特徵會有所不同,可能是局部而尖銳,也可能是腹部廣泛性隱隱作痛。但每位患者腹痛的特徵很少會與過去發作時有太大分別,如果腹痛的特徵與過去發作時有明顯分別,我們建議求診作進一步檢查為佳。
當「腸易激綜合症」發作時,患者可以按照發作時的症狀選擇合適的藥物,如果出現腸絞痛的情況,可以使用東莨菪鹼 Hyoscine/ Scopolamine (如:珀適靈 Buscopan®);如果出現便秘,我們的便秘攻略會有詳細講解;如果出現腹瀉,則可使用洛哌丁胺 Loperamide(如:美康止瀉片、速治靈)止瀉。也有研究指出薄荷油(如:Colpermin)可減輕腸易激綜合症帶來的腹瀉和不適感。
珀適靈(Buscopan)作用及注意事項
珀適靈是一種常用作放鬆腸道肌肉,從而舒緩腸胃炎或腸易激綜合症時產生的腸絞痛症狀的藥物。
因此如果當問題是由胃酸過多而引起,珀適靈便無法有效舒緩疼痛。
珀適靈主要的副作用包括:
- 口乾
- 便秘
成人每日可以服用最多4次,每次20毫克的珀適靈,空腹或餐後服用皆可。
除了用藥,還可以透過以下方法改善情況:
- 留意自己是否對某類食物(如:麩質)或乳糖不耐受。如有,儘量避免該類食物
- 減少食用油膩食物、咖啡、酒、有氣飲品和容易產生胃氣的食物(如:豆類、洋蔥、椰菜、芹菜、胡蘿蔔、香蕉)
- 如發現症狀與壓力有關,應嘗試減壓方法
- 服用益生菌
- 多做運動(有研究發現腸易激綜合症患者增加運動量有助減輕症狀和防止惡化。受試者按照本身的運動量獲安排進行每星期3-5次,每次20-60分鐘的中等至劇烈程度的運動,連續12星期 3 Johannesson, Elisabet,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Improves Symptoms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06.5 (2011): 915-22. ProQuest. Web. 25 Oct. 2019.)
胃痛原因五:腸胃炎
相信每個人都應該經歷過腸胃炎。我們通常會在服用不潔食物後或旅行水土不服時,患上腸胃炎。
腸胃炎通常由細菌或病毒引起。當病原體依附在腸胃黏膜上,便會引起嘔吐或腹瀉,其他的病徵包括:食慾減退、噁心、腹脹、腹鳴、腹痛、發燒等,這些症狀可能持續數天。
一般而言,如果腹瀉沒有對生活造成太大影響(例如:放病假在家中時),其實不需要服用藥物(如果對生活造成困擾可參閱下方教學),待腹瀉將體內受污染的食物和病原體排出,同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便會自然痊癒。但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就需諮詢醫生,由醫生確診/處方抗生素/靜脈注射以補充水分:
- 症狀持續超過4天無明顯改善
- 大便帶血/帶黏液
- 異常疲乏及發燒持續甚至惡化
- 嘔吐超過2天
- 70歲以上長期病患者
- 嚴重腹痛
- 出現脫水徵狀(異常口渴、小便顏色變深黃色、尿量變少(如4-5小時沒有小便)、異常疲乏、暈眩、皮膚/嘴唇乾燥/失去彈性及光澤、眼睛凹陷、神志不清)
- 最近曾住院超過3天
如果腸胃炎症狀對患者造成困擾,可針對症狀,使用藥物舒緩:
- 發燒:低燒時可使用含撲熱息痛(Paracetamol)的退燒藥,高燒時可使用含布洛芬(Ibuprofen)的退燒藥
- 噁心想吐:可使用含茶苯海明(Dimenhydrinate)的止嘔藥
- 腸胃絞痛:可使用含東莨菪鹼 Hyoscine/ Scopolamine 的止肚痛/止腸抽搐藥(如:珀適靈 Buscopan®)
- 腹瀉:可使用含洛哌丁胺(Loperamide)的腸道蠕動抑制劑。可是,它會令腸胃蠕動減慢,雖然止瀉效果顯著,但有可能令病原體滯留在腸中繁殖,影響痊癒。所以如無必要,應避免使用。另外,可以考慮使用一些有助減輕腹瀉的益生菌產品(如:法國力多爾、億活 Bioflor)或吸附劑(如:Smecta®思密達®)。雖然止瀉效果未必如腸道蠕動抑制劑般顯著,但這些益生菌同時有抑制病原體、毒素和增強腸道免疫力的作用;吸附劑則同時可保護腸道黏膜,吸附病原體、毒素、氣體。它們在舒緩腹瀉之餘,也可以幫助復元。
以下幾點在自我護理腸胃炎時最為重要:
- 注意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可以使用藥房會售賣的電解質水溶片或沖劑,或運動飲料。但要小心一些糖分太高的飲料可能會加劇腹瀉),嘔吐和腹瀉都會導致脫水,尤其是小童和長者。有時候喝水太急可能會加劇嘔吐/噁心,所以不要一次過大量喝水,應分開數次攝取適量水分
- 留意自己有沒有脫水。頭暈、虛弱站立不穩也是脫水的徵狀,如果同時有小便顏色變深黃色/4-5小時沒有小便等徵狀,又無法即時攝取充足水分或在補充水分後情況未有改善,請即求醫
- 減少每餐份量,少吃多餐,並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即低脂、低纖維、減少乳製品),以減輕腸道負擔,如:改吃稀粥
此外,可以考慮使用益生菌,尤其服用抗生素時,會同時殺死腸道內的益菌,益生菌可以幫助重新調節腸內菌群平衡。

圖3 - 腹瀉飲食宜忌

圖4 - 嚴重腹瀉飲食建議
希望這篇文章能讓大家了解到不同的腹痛原因,和治理不同種類腸胃不適的方法。如果大家有任何問題,歡迎在下方留言或者透過Instagram向藥劑師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