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正反要識分】口罩戴法和選購全攻略(ASTM分級、N95)
市面上販售的口罩五花八門,功能繁多:有的能防塵、有的能抗菌,還有些是用來防花粉。
作為精明消費者,你知道哪種口罩最適合自己嗎?
另外,各大衞生機構都指出只是配戴口罩並不能提供足夠有效預防呼吸道感染,必須輔以良好個人和家居衞生,有見及此,我們藥劑師團隊也為大家準備了「消毒成份選擇指南」。
口罩的種類
口罩可以分為很多種,常見的口罩種類包括:
- 棉布口罩
- 活性碳口罩
- 外科口罩
- N95口罩
棉布口罩
棉布口罩一般可重複使用,但通常只能夠阻擋空氣中的大型顆粒,因此常用作隔絕灰塵或保暖用途,但不能抗菌和病毒。
活性碳口罩
活性碳口罩通常用作隔絕有機氣體和異味(例如是清潔劑、油漆的味道或路邊的廢氣)。純活性碳口罩並沒有外科口罩的過濾層,無法阻隔細菌和病毒。部分外科手術口罩外加一層活性碳,理論上不會減低其阻隔病菌病毒和飛沫的功能。
外科口罩
外科口罩的設計一般有三層,由外至內分別為:防水層、過濾層、吸濕層。外科口罩除了能夠阻隔灰塵顆粒外,亦有足夠能力阻擋經飛沫傳播的細菌和病毒。
圖1 圖解三層外科口罩 (圖片來源:香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1"正確使用口罩". 衞生防護中心, 9 Jan. 2020, 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460/19731.html.)
由於不少傳染病(包括流感和2019冠狀病毒感染)都會透過飛沫傳播,防水層的重要性在於防止帶有細菌或病毒的飛沫滲入,從而減低被感染的機會。
過濾層是一個濾網,用作阻隔病原體。
吸濕層是柔細的纖維,用作吸收配戴者呼出的濕氣和水分,提升配戴時的舒適度。
N95口罩
「N95口罩」是指能夠按照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NIOSH)的嚴格標準,阻隔最少95%直徑為0.3微米非油性顆粒的口罩,屬於「顆粒呼吸器」(Particulate Respirator) 的一種。
這個標準除了顆粒的直徑(有關測試所使用的粒子為質量中數氣動粒徑(MMAD)為0.3μm的氯化鈉氣霧劑)外,對測試時的氣流速率、温濕度及顆粒電荷等都有規定,以營造較難阻隔顆粒的條件2Brosseau, Lisa , and Roland Berry Ann. “N95 Respirators and Surgical Masks.” NIOSH Science Blog,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14 Oct. 2009, https://blogs.cdc.gov/niosh-science-blog/2009/10/14/n95/.。
相比外科口罩,N95口罩更全方位保護配戴人士,正確配戴時應能完全覆蓋鼻和口部和緊貼面部,即使大力呼吸,也不會感覺到空氣從口罩側邊出入。另外N95口罩對於經空氣傳播的細菌和病毒有足夠阻隔能力。
為確保N95口罩達到預期中的防護效果,醫護人員在正式使用N95口罩前會先進行「面型配合測試」(Fit Test)以選擇合適的型號和尺碼,每一次佩帶前也要做密合檢查(Seal Check),以確保配戴的N95口罩能夠貼緊面部和不會漏氣。
儘管理論上N95口罩的防護效能較外科口罩更佳,但因為「配戴方法不理想」、「使用的N95型號不能完全貼緊面部」以及「因配戴時呼吸不暢而脫掉換氣」等原因,對於一般巿民而言,使用N95口罩實際預防流感等疾病效果與外科口罩相近。
所以在一般情況下(例如不是在醫院等高傳染病風險地點),相比起N95口罩,使用外科口罩既能夠得到不下於N95的防護效能,同時又會更舒適。
N95認證測試使用的粒子直徑為0.3微米,較新型冠狀病毒 (直徑0.06-0.14微米) 還大好幾倍。取得N95認證,就代表口罩可以過濾到2019-nCoV病毒?
選購口罩的考慮因素
相信在流感高峰期,大部分人購買口罩時,最關心的莫過於「口罩是否有足夠的能力預防自己被傳染」;有些人也會留意口罩能不能阻隔空氣中的塵粒、防水性能是否優秀和配戴時是否舒適透氣。
選購口罩時,可以留意口罩是否有提及以下測試結果:
- 細菌過濾效率(Bacterial Filtration Efficiency, BFE)
- 顆粒過濾效率(Submicron Particulate Filtration Efficiency @ 0.1 micron, PFE)
- 病毒過濾效率(Viral Filtration Efficiency)
- PM2.5 対策用
- 對合成血液的液體穿透阻力 (Fluid Resistance to Synthetic Blood)
- 壓力差(Delta-P/ Differential Pressure)
細菌過濾效率(BFE)是量度「阻隔細菌」的能力,進行測試時會使用直徑為1-5微米(μm)大小的生物氣溶膠(Bioaerosols)3“N95 Particulate Respirators,1860/1860S and 1870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3M Infection Prevention , http://multimedia.3m.com/mws/media/323208O/n95-particulate-respirators-1860-1860s-1870-faqs.pdf. Accessed 4 Mar. 2020. *。一般而言,細菌的直徑是0.5-5微米4Wikipedia contributors. “Bacteria.”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cteria. Accessed 4 Mar. 2020.。
另外,打噴嚏和咳嗽飛沫的直徑通常也是數微米5“咳嗽及打噴嚏的飛沫粒徑大小.” 新流感中央疫情指揮中心, https://health99.hpa.gov.tw/DOC/980914%E5%8F%A3%E7%BD%A9%E4%BB%8B%E7%B4%B9(%E9%99%84%E4%BB%B6).pdf?fbclid=IwAR1YOPOeTTkDFAkeTZzUsTpu76xLY-CZBZVMsgTFarJFbGXx0Yt5BFulaEg. Accessed 4 Mar. 2020.。所以,BFE數值越高,代表口罩越能為你提供細菌和飛沫阻隔效果。
*Nelson Labs 提供的BFE測試是用金黃葡萄球菌霧化成大小為3.0 ± 0.3微米的氣溶膠6“Bacterial & Viral Filtration Efficiency Tests.” Nelson Labs, www.nelsonlabs.com/testing/bacterial-viral-filtration-efficiency-bfe-vfe. Accessed 4 Mar. 2020.
顆粒過濾效率(PFE)則是量度「阻隔微粒」的能力,一般會使用直徑0.1微米的微粒作測試**。這個微粒大小和一般病毒相近(一般病毒直徑是0.02-0.3微米7Wikipedia contributors. “Virus.”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rus. Accessed 4 Mar. 2020.;SARS-CoV-2新型冠狀病毒直徑約為0.06-0.14微米8Zhu, Na, et al. “A Novel Coronavirus from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in China, 2019.”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vol. 382, no. 8, 2020, pp. 727–33. Crossref, 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01017.)。PFE數值越高,代表口罩能為你提供越好的微粒和病毒阻隔效果。
**Nelson Labs 提供的PFE測試是用大小為0.1微米的乳膠粒子9“Particle Filtration Efficiency (PFE) Test | Nelson Labs.” Nelson Labs, www.nelsonlabs.com/testing/particle-filtration-efficiency-pfe. Accessed 4 Mar. 2020.
你會好奇為甚麼外科口罩顆粒過濾效率測試(PFE)使用的粒子直徑是0.1微米,但N95口罩過濾效率測試使用的粒子直徑卻是0.3微米,居然比外科口罩測試所用的粒子還要大嗎?
有些口罩會使用病毒過濾效率(VFE)來表示規格,Nelson Labs 提供的VFE測試是用Bacteriophage PhiX174(一種專門感染細菌的病毒)霧化成大小為3.0 ± 0.3微米的氣溶膠10“Bacterial & Viral Filtration Efficiency Tests.” Nelson Labs, www.nelsonlabs.com/testing/bacterial-viral-filtration-efficiency-bfe-vfe. Accessed 4 Mar. 2020.。VFE數值越高,代表口罩能為你提供越好的病毒阻隔效果。
圖2 細菌、病毒、新冠病毒、飛沫的直徑比較
PM2.5対策用的字眼常見於日本口罩包裝。PM2.5本來是指空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懸浮粒子」。JHPIA(Japan Hygiene Products Industry Association)的一份簡報指出,印有PM2.5対策用的口罩即等同於PFE ≥99% (使用直徑0.1微米的微粒作測試)11“不織布マスクの性能と使用時の注意.” JHPIA(Japan Hygiene Products Industry Association), https://www.env.go.jp/air/osen/pm/info/cic/attach/briefing_h26-mat08.pdf. Accessed 4 Apr. 2020. 。(按:小弟不黯日語,如有誤解,還望指正)
對合成血液的液體穿透阻力則是用來量度口罩的防水能力,數字越高,代表防水力越強。測試中,會使用合成血液水柱,以80mmHg(約等同靜脈血壓或10kPa)、120mmHg(約等同動脈血壓)或160 mmHg(約等同受驚或手術所引致的動脈高血壓)的壓力從外層噴向口罩,再觀察內層有沒有合成血液滲透。
壓力差是指配戴口罩後,口罩內外的壓力差別,一般而言,防護力越強的口罩通常密封得越好,因而壓力差也會較高。不過壓力差越高,同時也代表口罩越不透氣,配戴口罩後也會較難受。如果口罩的壓力差高於5.0,配戴者會感覺翳焗;介乎3.0至4.0,感覺會較暖;如果低於3.0,感覺則會較清涼12“Surgical Masks - Premarket Notification [510(k)] Submissions.”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28 June 2018, www.fda.gov/regulatory-information/search-fda-guidance-documents/surgical-masks-premarket-notification-510k-submissions#7.。
購買外科口罩前,一定要參考的口罩測試報告和國際標準
除了相信口罩包裝上的聲稱的數據外,我們還可以參考甚麼呢?
消費者委員會在2017年出版了一份口罩測試報告,參考ASTM F2100-11測試了香港市面上29款口罩,當中就有提及到不同款式口罩的細菌和顆粒過濾效率、合成血液穿透阻力和壓力差。
現在還可以在網上閱讀這份報告:2017年消費者委員會口罩測試報告
有些品牌的口罩或未能收錄在這份消委會報告當中,這時候你可以參考該款口罩有沒有得到一些國際標準的認證。現時最權威的兩項國際口罩標準包含美國的ASTM F2100和歐洲的EN 14683,如果產品能夠得到國際標準認證,則代表它的防護能力不俗。
美國口罩標準 ASTM F2100-11
ASTM標準可以分為三個等級:低防護(Level 1)、中防護(Level 2)和高防護(Level 3)。ASTM認證需要口罩在細菌過濾效率、顆粒過濾效率、合成血液穿透阻力和壓力差四個方面都達到相關標準。即使只達到低防護(ASTM Level 1)標準,其實已經足夠保護一般社區使用者。
低防護(Level 1)的標準需要口罩能夠阻擋至少95%的細菌和微粒,能夠在80mmHg的壓力下阻擋液體滲透,並且壓力差少於4.0,確保配戴時有足夠透氣程度。
中至高防護標準則需要口罩阻擋至少98%細菌和微粒,壓力差方面則只需低於5.0,較低防護標準寬鬆一點(因為較難在達到更佳防護力的同時維持透氣性)。而中和高防護標準最主要的分別,在於高防護(Level 3)標準對於阻擋液體能力的要求更高。
歐盟口罩標準 EN 14683:2014
EN 14683標準相比起ASTM標準,並沒有量度口罩的顆粒過濾效率,而著重於口罩的細菌過濾效率和壓力差。雖然EN 14683標準沒有測試PFE,但由於細菌的直徑和飛沫的直徑相近,對於經由飛沫傳播的呼吸道傳染病(包括由病毒所引起的)而言,BFE良好的口罩已經可提供不錯的保護。
和ASTM標準一樣,EN 14683標準可以分為三個等級:最低標準的第I類(Type I)、然後是第II類(Type II)和第IIR類(Type IIR)。
對於細菌過濾效率,歐洲標準和美國標準是相同的,即第I類需要能夠阻隔最少95%細菌,而第II和IIR類則需要阻隔最少98%細菌。
歐洲標準對於壓力差的要求較高,要符合第I類和第II類標準,需要壓力差少於3.0;而要符合第IIR類標準,就需要壓力差少於5.0。
圖3 美國和歐洲的外科口罩標準(資料來源: Nelson Labs13Nelson Labs. “EN14683 Harmonizes Bacterial Filtration Efficiency and Differential Pressure with ASTM F2100.” Nelson Labs, 27 May 2014, www.nelsonlabs.com/en14683-harmonizes-bacterial-filtration-efficiency-and-differential-pressure-with-astm-f2100.)
台灣口罩標準 CNS14774:2018
CNS14774是台灣當局認可的外科口罩標準,分為一般醫用面(口)罩標準和外科手術面(口)罩標準,當中外科手術面(口)罩再細分為一、二、三級防護14“公告訂定「醫用面(口)罩製造工廠品質管理指引」.”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28 June 2019, www.fda.gov.tw/TC/siteListContent.aspx?sid=310&id=30392.。所有衛生福利部認可的醫用口罩都屬醫療器材,並符合CNS14774或其他具等同性國際標準的性能規格要求。
根據CNS14774:2018,一般醫用口罩只需通過細菌過濾效率測試,需要口罩的細菌過濾效率達至少95%。外科手術口罩則需通過細菌過濾效率、顆粒過濾效率、合成血液穿透阻力和壓力差四項測試。外科手術口罩的一、二、三級防護的規格要求相等於ASTM F2100-11低防護(Level 1)、中防護(Level 2)和高防護(Level 3)的規格要求。雖然如此,其實在社區的一般市民使用一般醫用面罩已能有效防止經飛沫傳播的疾病傳播。
有時候,在外科口罩的包裝上可能會同時印上口罩所屬的醫療器材等級。一般醫用口罩屬於第一等級醫療器材,而外科手術口罩則屬於第二等級醫療器材。
另外,衛生福利部准許在台灣銷售的醫用口罩一定會同時印有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大家可以到「西藥、醫療器材、特定用途化粧品許可證查詢」網站查閱相關資訊(記住註銷狀態要選未註銷)。
取以下口罩作例子:
1. 找到口罩的許可證號
3. 找到相關產品
4. 進入產品頁面即可看到此產品的相關資訊
(以此產品為例,看到它的醫療器材級數是第一等級,因此這口罩屬一般醫用口罩標準,細菌過濾效率達至少95%)
如何正確使用外科口罩
即使選購了合適的口罩,但如果佩戴不當,口罩仍不能發揮預期中的防護作用。如果把口罩內外穿反,把吸水內面戴在外面,反而會令外來飛沫吸附滲入!
遵從以下步驟,即可正確配戴外科口罩:
- 配戴口罩前先清潔雙手(建議使用梘液及清水,或酒精搓手液)
- 分清口罩的內外面
- 功能:外面防水;內面吸水,一般觸感較柔軟
- 金屬片:藏有金屬條的一面向外
- 顏色:一般而言,白色一面向內;顏色較鮮的一面向外
- 摺痕:一般而言,摺痕向上的一面向內;摺痕向下的一面向外
- 把有金屬條的一邊向上,如選用綁帶式外科口罩,將綁帶繫於後腦及頸後;如選用掛耳式外科口罩,把橡筋繞在耳朵上,不應套在眼鏡臂上
- 口罩屬風琴設計,戴上後要拉開,使口罩完全覆蓋口、鼻和下巴 (戴上口罩後不應露出鼻子!)
- 把金屬條沿鼻樑兩側按緊,使口罩緊貼面部,以免病原體從面部和口罩之間的間隙滲入
- 卸除口罩時,應盡量避免觸摸口罩向外的部份,因這部份可能已沾染病菌
- 卸除綁帶式外科口罩時,應先解開頸後的綁帶,然後解開後腦的綁帶; 卸除掛耳式的外科口罩時,把口罩的橡筋從雙耳除下
- 口罩使用過後,記緊應棄置在有蓋的垃圾筒內,然後立即潔手
掌握配戴和卸除外科口罩的方法以外,請同時留意以下幾點,把使用口罩的效果最大化,保護自己和身邊的人:
- 佩戴外科口罩後,應避免觸摸口罩,因有可能會觸摸到外科口罩上沾有的細菌或病毒。若必須觸摸口罩,在觸摸前後都要徹底潔手
- 如果感覺口罩已經沾濕(例如在咳嗽、流鼻涕或打噴嚏後),應該脫下,潔手後再換上一個新的口罩
- 除非包裝上另有說明,外科口罩卸除後不可重用(例如上班族午膳時間脫下口罩後),因為口罩外吸附的細菌或病毒有機會在脫下時進入口罩內部,所以你再重新配戴同一個口罩時,就變相在和別人的飛沫接吻!
- 使用過後的口罩應小心處理,不要隨便放在自己或其他人有機會接觸到的地方
延伸閱讀
有關美國FDA認證
有些口罩產品表示通過美國FDA審批,是否代表它有足夠的保護性能?
外科口罩(指遮蔽使用者口和鼻並針對液體和顆粒提供物理阻隔的口罩,包括標榜是 surgical masks, isolation masks, procedure masks 和 dental masks 的產品)在美國屬於第二等級(Class II)醫療器材,需要向FDA提交510(k)「出售前通知」(premarket notification)15“Surgical Masks - Premarket Notification [510(k)] Submissions.”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28 June 2018, www.fda.gov/regulatory-information/search-fda-guidance-documents/surgical-masks-premarket-notification-510k-submissions#7.。經過FDA批准,才可在美國合法售賣。
美國FDA建議廠商在出售前通知中提供口罩物料、尺寸、設計、強度、液體穿透阻力和可燃性資料。另外,除非已取得NIOSH N95認證,需要同時提供細菌過濾效率、顆粒過濾效率和壓力差測試結果。以上所提供的資料用以向美國FDA展示該外科口罩很大程度上在安全性和效能方面等同某可合法在美國販賣的醫療器材。
因此,通過FDA審批只代表這個外科口罩與某可合法在美國販賣的外科口罩有相若的安全性和效能16“Consumers (Medical Devices).”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9 Apr. 2019, www.fda.gov/medical-devices/resources-you-medical-devices/consumers-medical-devices.。在官方文件中,我們只可以看到要通過510(k),最少要通過80mmHg液體穿透阻力和可燃性為第一、二或三級(如可燃性為第三級,包裝上需加上易燃警告字眼),而沒有針對細菌過濾效率和顆粒過濾效率等作出規定17“Premarket Notification 510(k).”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27 Sept. 2018, www.fda.gov/medical-devices/premarket-submissions/premarket-notification-510k.。
有些口罩產品上印有美國FDA的標誌,是否代表它也已經過美國FDA認證?
美國FDA的標誌只供美國FDA官方使用,並不可用於暗示美國FDA認可某私人機構、產品或服務18“Is It Really ‘FDA Approved?’”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17 Jan. 2017, www.fda.gov/consumers/consumer-updates/it-really-fda-approved.。因此如果某產品上印上美國FDA的標誌,可能屬未經授權使用,或者需承擔法律後果19“FDA Logo Policy.”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11 Dec. 2019, www.fda.gov/about-fda/website-policies/fda-logo-policy.。如果某廠商不清楚或無視美國FDA的規定,而把美國FDA的標誌印在其產品上,筆者會一定程度上質疑此廠商產品的質素。
另外,我們可以嘗試到美國FDA的資料庫「Establishment Registration & Device Listing Database」,透過輸入機構名稱、產品名稱、註冊號碼等資料,查核某口罩是否已經美國FDA註冊成醫療用品。
醫療用N95 vs 工業用N95
網上看到原來有分醫療用和工業用的N95,我買到的N95口罩是工業用的,有防止傳染病的效果嗎?
圖4 比較工業用N95和醫療用N95
我們所說的醫療用N95口罩,是同時獲NIOSH認證為N95呼吸器和通過美國FDA外科口罩審批的口罩,而所謂的工業用N95口罩,就是指只獲NIOSH認證為N95呼吸器但沒有向美國FDA申請外科口罩審批的口罩。其實,醫療用N95口罩更適當的名稱是外科N95呼吸器,而工業用N95口罩則是標準N95呼吸器。常用的外科N95為3M 1860/1860S、3M 1870,常用的標準N95為3M 8210/8110S、3M 9210。我們也可以到CDC的網站查閱其他NIOSH認證的N95呼吸器。所有外科N95呼吸器會用粗體顯示,並在型號之後會括了「FDA」。
如同上文所指,如果已取得NIOSH N95認證的口罩要向美國FDA申請外科口罩審批成為外科N95呼吸器,要額外提交的資料中最關鍵的是液體穿透阻力(測試方法請參閱上文)的測試結果。其實,一般市民甚至是醫護人員,基本上不會遇上高壓液體往口罩噴射,所以其實並不一定需要用「醫療用」N95口罩。
3M在2020年1月發佈的文章指出,一般標準N95呼吸器是足以過濾咳嗽和打噴嚏時釋放到空氣中的細菌和病毒。該文章指,如醫護人員得不到足夠的外科N95呼吸器供應,可考慮給執行手術、有可能遇上高壓體液噴射及在無菌區工作的醫護人員優先使用外科N95呼吸器,其他需要N95防護的醫護人員可以使用標準N95呼吸器20“Surgical N95 vs. Standard N95 – Which to Consider?” 3M Science Applied to Life (Technical Bulletin), Jan. 2020, https://multimedia.3m.com/mws/media/1794572O/surgical-n95-vs-standard-n95-which-to-consider.pdf.。(另可參看3M(HK)在Facebook上的聲明)
所以,針對一般市民,就其實更加沒有必要使用外科N95呼吸器。尋求比外科口罩更高防護的市民,其實標準N95呼吸器也是選項之一。
N99/N100/R95/P95/P99/P100是甚麼?
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NIOSH)為屬於「顆粒呼吸器」(Particulate Respirator) 的口罩和防毒面具等,提供了一個量度過濾效能的標準。
NIOSH的標準可以分為兩部份:英文部份(N, R, P)和數字部份(95, 99, 100)21“NPPTL - NIOSH-Approved Particulate Filtering Facepiece Respirators.” CDC, 6 Dec. 2018, https://www.cdc.gov/niosh/npptl/topics/respirators/disp_part/default.html.。
英文部份代表的是口罩能夠過濾的粒子種類,N代表的是”Not resistant to oil”,意指「只能過濾非油性粒子」,R代表”somewhat Resistant to oil”,即「除了能過濾非油性粒子外,對油性粒子有一定的過濾效能」,最後P代表的是"oil Proof”,意思是「能夠過濾油性和非油性粒子」。要阻隔一般細菌和病毒,使用N等級的口罩已經非常足夠,而R和P的口罩和防毒面具,則通常是用作工業用途,去阻隔有機氣體或溶劑的滲入。
後面數字部份代表的是口罩的過濾效能,數字越大,代表效能越佳,但同時更佳過濾效能的口罩透氣性通常會較差,價格也會較貴。數字95代表「口罩能過濾至少95%粒子」,數字99代表「口罩能過濾至少99%粒子」,而數字100則代表「口罩能過濾至少99.97%粒子」。
韓國口罩標準
由韓國食品藥品安全部(식품의약품안전처)以醫藥外品(의약외품,Google譯為準藥品)類別規管的口罩有兩種,分別是外科口罩(수술용 마스크)和保健口罩(보건용 마스크)。所有已完成審核的口罩可在「藥品信息查詢(의약품등 정보검색)」網站找到22“의약외품 정의 및 범위 .” 식품의약품안전평가원, http://nifds.go.kr/wpge/m_174/cont_03/cont_03_05_01_03.do. Accessed 22 Mar. 2020.。
1. 不會韓文的讀者可先開啟Chrome的網站翻譯功能
2. 點選準藥品(의약외품)
3. 從「分類號」中選擇 [32100]수술용 마스크 或 [32200]보건용 마스크
4. 單擊下方「搜索」圖標後即可檢索到受韓國當局認可的外科口罩和保健用口罩
針對保健口罩(보건용 마스크),韓國食品藥品安全部頒布了口罩標準KF80、KF94和KF99。KF全寫是「Korean Filter」,其中KF80防護能力為三類中最弱,而KF99則是最強23“보건용 마스크 기준 규격에 대한 가이드라인(민원인 안내서) 상세보기|의약외품 자료실 .” 식품의약품안전처, Dec. 2019, https://www.mfds.go.kr/brd/m_578/view.do?seq=41849.。
KF80標準指的是口罩能夠過濾80%以上平均大小為0.6微米的微粒^。KF80的壓力差標準為6.2以下,而洩漏率則在25%以下。
^有關測試所使用的粒子為粒徑分佈0.04至1.0微米,平均粒徑為約0.6微米的氯化鈉氣霧劑
KF94和KF99標準指的是口罩能夠分別過濾94%及99%以上平均大小為0.4微米的微粒^^。KF94和KF99的壓力差標準分別為7.2和10.3以下,而洩漏率則分別在11%和5%以下。
^^需通過兩款粒子的測試:(1)粒徑分佈0.04至1.0微米,平均粒徑為約0.6微米的氯化鈉氣霧劑,和(2)粒徑分佈為0.05至1.7微米,平均粒徑為約0.4微米的石蠟油霧
由於韓國的保健口罩屬於「顆粒呼吸器」(Particulate Respirator,與NIOSH N95同類),密封度比外科口罩更高,加上測試粒子的粒徑大小在0.04-1.7微米之間,即使是KF80,防護程度也會比外科口罩高。
參照韓國食品藥品安全部的建議,建議在醫院工作的人士和(懷疑或確診)傳染病的照顧者配戴KF94或KF99口罩防止感染傳染病,一般市民,特別是到訪醫療機構、有呼吸道感染徵狀、任職高危職業(司機、酒店/餐廳營業員、店務員等)、體弱或有長期病患等免疫力較低的人士,可使用KF80口罩防止感染傳染病24“열린마루 2020년 02월호.” 열린마루, 식품의약품안전처, https://www.mfds.go.kr/webzine/202002/sub05.html.25“ [한시적 지침] 마스크 사용 개정 권고사항.” 네이버 블로그, 식품의약품안전처 공식 블로그, 4 Mar. 2020, http://blog.naver.com/kfdazzang/221837044802.。
(按:小弟不黯韓語,如有誤解,還望指正)
希望各位閱讀完這篇文章後,能夠精明選擇和使用口罩,確保自己和你關心的人得到足夠防護 ♡
如果大家有任何問題,歡迎在下方留言或者透過Instagram向我們的藥劑師查詢!
我們將會持續更新對香港人健康息息相關的健康資訊和指南。如果大家希望在我們更新第一時間獲知相關資訊,歡迎各位按左下角的「紅色鐘仔」訂閱我們,並且Follow我們的Instagram!
Very informative and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detailed explanation!
Thanks for your support 🙂
所以 en type2 口罩跟一般外科口罩等級是一樣的嗎?
要看甚麼叫做「一般外科口罩等級」,EN和ASTM都是常見的外科口罩標準,不過一個是歐洲標準,另一個則是美國標準。
另一項分別是符合ASTM標準則代表在過濾細菌(1-5微米)和微小粒子(0.1微米)都有一定效用;但符合EN標準則只代表過濾細菌合格。
造成今次疫情的2019-nCoV冠狀病毒,直徑約為0.06-0.14微米(Source: https://mmrjourna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40779-020-0233-6),因此過濾0.1微米粒子能力(PFE @0.1micron)會比較關鍵。
所以即使口罩寫明通過EN標準,亦不能保證一定能阻擋2019-nCoV。要再看看口罩包裝有沒有標示其他標準(e.g. ASTM),或者直接標示過濾粒子(PFE)或病毒(VFE)能力,希望能夠解答你的問題 🙂
那只通過EN的是不是就不建議購買?可是歐洲大多都只通過en欸…還是說選type3 的比較好呢?不好意思怕買到沒用口罩問題有點多QQ
May多謝你的問題!要視乎你有沒有更佳的口罩選擇,例如包裝有標明ASTM/PFE/VFE的口罩,否則EN口罩也能夠接受。
由於飛沫的直徑約為數微米,和EN標準中細菌過濾能力(BFE)使用的1-5微米直徑細菌有著相似的大小,所以阻隔飛沫而言,EN標準口罩會較無任何標示的口罩優勝不少。
https://www.env.go.jp/air/osen/pm/info/cic/attach/briefing_h26-mat08.pdf
>>Point 11… URL已更新lor~
睇得好仔細!多謝你幫忙update reference條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