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cium banner

【7項必學關鍵】鈣片副作用、用法完整攻略!

鈣片,是市面上最常見和熱賣的營養補充品之一。相信每個人身邊,都總有一些朋友或家人有服用鈣片。

市面上的鈣片種類和牌子繁多,例如:有牌子標榜鈣質是由天然成份提煉而成;又有牌子號稱易吸收不會便秘;甚至可以不用跟餐服用。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選擇鈣片?服用鈣片會產生副作用嗎?有沒有方法可以減少這些吃鈣片後的副作用?

如果你有以上疑惑,這篇藥劑師指南會幫你破除各種有關鈣片的迷思,讓你學會比較不同鈣片種類之餘,還能掌握鈣片的正確食用方法,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鈣質有甚麼作用?

鈣質是我們身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身體中有超過99%的鈣質是儲存在牙齒和骨骼之中,剩餘部分則是用來維持心臟、肌肉和神經線的正常運作及留在血液裏面。


攝取足夠的鈣質,可以幫我們減慢骨質流失,預防骨質疏鬆。如果你想知更多預防骨質疏鬆的方法和各種藥物治療,歡迎參考我們的健康指南:

→→→ 骨質疏鬆有甚麼症狀、如何預防和治療?


攝取足夠的鈣質還可以幫我們:

  • 舒緩經前綜合症(減少心情低落、水腫、經痛等症狀)
  • 降低腸癌風險
  • 改善膽固醇控制
  • 輕微改善血壓和減少患上高血壓風險

誰特別需要考慮服用鈣片?

以下人士特別難以單從日常飲食攝取足夠的鈣質,有較大機會需要考慮服用鈣片以滿足每日所需:


  • 奉行純素飲食
  • 因有乳糖不耐症而須限制乳製品食用量
  • 日常會攝取大量蛋白質和鈉質,令身體排出較多鈣質
  • 有骨質疏鬆症
  • 少接觸日光
  • 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
  • 患有會影響鈣質吸收的腸道或消化系統疾病,如炎症性腸病或乳糜瀉

如想了解自己有沒有需要透過服用鈣片來攝取足夠鈣質,可諮詢醫生、營養師或藥劑師的意見。

七個小提示教你精明選購、安全使用鈣片

1

市面上常見的鈣片種類比較

不同牌子的鈣片到底有甚麼分別?

平時大家在市面上會接觸到不同種類的鈣片,而不同種類鈣片的性質、副作用和食用方法都會有所不同,分辨清楚可以幫大家獲得服用鈣片的最大益處。

一、碳酸鈣 (Calcium Carbonate)

碳酸鈣是最傳統的鈣片種類,也是最便宜的選擇。碳酸鈣中含有約40%的鈣質(即一粒500毫克含碳酸鈣的鈣片當中,有200毫克是鈣,另外300毫克是碳酸鹽基),是所有鈣片種類之中名列前茅。因此,服用粒數較少/體積較小的碳酸鈣便可以攝取到足夠份量的鈣質。

不過,碳酸鈣不溶於水,必須依靠胃酸將其溶解,身體才能夠將其吸收,因此碳酸鈣需要隨餐服用正在服用抑制胃酸藥人士也不宜選擇碳酸鈣。另外碳酸鈣和胃酸結合會形成二氧化碳,繼而產生胃氣,所以不建議本來容易胃部不適的人士選用碳酸鈣。同時碳酸鈣也是最大機會引致便秘副作用的。所以碳酸鈣通常作為「經濟型」的鈣片選擇。

近年熱賣的珊瑚鈣雖然生產商聲稱是天然提取,其實它本質上也屬於碳酸鈣,所以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和上述碳酸鈣並無差別,反而由於是從珊瑚中提取,有可能會含有重金屬(如:鉛)的殘留物。

巿面常見的碳酸鈣產品例子:「佳存」純鈣片鈣思健D3咀嚼鈣片

二、檸檬酸鈣 (Calcium Citrate)

檸檬酸鈣是一種較新式由化學合成的鈣片種類,當中只含有約20%鈣質,而且價格一般會比起碳酸鈣更高。不過它本身能溶於水,不必依賴胃酸幫助吸收,所以可以在任何時間(不論餐前/餐後)服用,也是最易吸收的鈣片種類之一。如果你本身腸胃不佳或有便秘問題(可參考我們撰寫的便秘解決方法),檸檬酸鈣會是較推薦的選擇。

巿面常見的碳酸鈣產品例子:攝達鈣片®SWISSE鈣+維他命 D

碳酸鈣vs檸檬酸鈣

圖1 - 碳酸鈣與檸檬酸鈣的比較

三、磷酸鈣 (Calcium Phosphate)

磷酸鈣中含有約39%鈣質,與碳酸鈣含量相約。磷酸鈣亦需胃酸協助溶解,因此我們建議隨餐服用以促進吸收。磷酸鈣的價格較碳酸鈣昂貴,但通常不會產生胃氣。但本港市面上比較少見磷酸鈣產品。

不過由於腎病人士通常無法正常排出磷質,會使磷質積聚在患者血液當中,所以腎病人士應選擇其他種類鈣片

2

每日鈣質建議攝取量

不同年齡和性別的建議攝取量有所不同

大家不妨參考以下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1“Dietary Supplement Fact Sheets.” Office of Dietary Supplement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https://ods.od.nih.gov/factsheets/list-all. Accessed 5 Oct. 2019.的每日建議攝取量,它代表一般人每日應攝取的份量以維持身體健康。但同時要注意,每日攝取的鈣質不要超過上限攝取量

年齡組別

每日鈣質建議攝取量

(毫克/mg)

一般成人 (18歲以上)

1000

50歲以上女士 / 70歲以上男士

1200

表1 - 每日鈣質建議攝取量

3

鈣質+維他命/礦物質的產品

加入某些維他命和礦物質,可以提升鈣片改善骨質密度的效果

你知道生產商在鈣片中加入其他成份有甚麼用途嗎(常見的成份包括:維他命D、維他命K2、鎂、鋅、銅和錳)?

維他命D能夠促進鈣質吸收,提升鈣片效用。在紫外光的幫助下,維他命D可以自行由我們體內的膽固醇轉化而成,再經肝和腎變成活性形態(患上較嚴重腎病人士因無法自行轉化活性維他命D,要服用特別的維他命D補充劑)。一般來說,每天在陽光下照射約30分鐘,就已經能有效讓身體製造足夠維他命D,不過注意不要曬傷皮膚哦!

維他命K2則能幫助我們身體將吸收後的鈣,從血管移入骨骼當中,更直接改善骨質。富含維他命K2的食物包括:蛋黃、芝士和發酵食物(如:味噌、納豆)。不過如果你或家人正在使用「華法林」(一種抗凝血藥),就要小心不要突然改變以上食物的食用習慣,以免影響藥效。

鎂、鋅、銅和錳是我身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和鈣質一樣無法由身體自行製造。普羅大眾可能未必知道,原來它們對建構骨質擔當重要的角色,所以某些鈣片中會加入這些微量元素。有雙盲隨機對照試驗發現,將鋅、銅、錳和鈣一同服用,相較單純攝取鈣質改善骨質密度的幅度更大,比起對照組也有統計上顯著的改善2Strause, Linda, et al. “Spinal Bone Los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Supplemented with Calcium and Trace Minerals.”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vol. 124, no. 7, 1994, pp. 1060–64, https://doi.org/10.1093/jn/124.7.1060.;鎂質能夠幫助身體吸收鈣質,同時將鈣質從其他部位帶入骨骼當中,另一研究的結果顯示它能改善骨質密度3Stendig-Lindbergl, Gustawa, et al. “Trabecular Bone Density in a Two Year Controlled Trial of Peroral Magnesium in Osteoporosis.” MagnesiumResearch, vol. 6, no. 2, 1993, pp. 155–63, https://profmagnesium.org/PDF’S/Trabicular%20bone%20density_2%20yr%20Mg%20trial%201993.pdf.

4

每次最多可服多大劑量的鈣?

「每日兩次,每次一粒」不等於「每日一次,每次兩粒」

市面上的鈣片,通常都是指示每天服用兩至三次。

曾經有人問過筆者,可以將「每日兩次,每次一粒」改做「一次過服用兩粒」鈣片嗎?

答案是:

不行。原因很簡單,雖然「一天一次」總會比「一天兩次」更方便,但其實我們每次服用鈣質劑量都不應超過500毫克(也有資料建議不超過600毫克),因為身體不能有效吸收多餘的劑量,令鈣片的效果大打折扣,造成浪費,也會增加出現副作用(例如:便秘、胃氣)的風險。巿面上你可能會見到一些每粒鈣含量1000mg,每天只需服用一粒的產品,雖然看似服比較方便,但真正吸收到的百分比其實會比每日服兩次、每次500mg為低。

5

鈣片的不同劑型

按個人喜好和需要選擇

市面上你可以找到的鈣片劑型十分多元化,包括有水劑、液態膠囊、咀嚼片、口含片和吞服藥片等。鈣片一般較為大粒,一些廠商會推出迷你藥片/咀嚼片,以方便吞服。不過,由於迷你鈣片每粒的體積較小,一般需要服用較多的粒數才能攝取到相同份量的鈣質。而對於有吞嚥困難的人士來說,水劑或口含片都是比較適合的選擇。

6

鈣片與其他藥物、營養素的相互作用

鈣片與不少藥物和礦物質(如:鐵質)有相互作用,會減少它們的吸

如果你有自行購買鈣片,同時又在服用醫生處方的藥物和補充劑,就要特別留意兩者是否有衝突。

鈣質有機會在腸道與其他藥物或礦物質(例如:鐵質)結合形成不溶於水的沉澱物,從而減低兩者的吸收和效果。一般來說,如果鈣片和另一藥物有衝突時,要視乎另一藥物是甚麼,再按建議將兩者隔開一段時間服用。

以下是部分與鈣片有相互作用的藥物:

  • 骨質疏鬆藥 - 雙磷酸鹽(例如:福善美)
  • 甲狀腺素
  • 部分抗生素
  • 部分血壓藥
  • 鐵劑

如果你對自己的藥物會否與鈣片相沖有疑慮,或者想詳細了解某藥物與鈣片相衝的解決方法,歡迎透過我們的Instagram專頁或在下方留言向我們查詢,我們很快便會回覆!

7

鈣片的副作用

便秘、胃脹(、腎結石、心臟病)

一、便秘

服用鈣片(尤其是碳酸鈣)有機會引起便秘,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開始服用鈣片後出現便秘問題,可以看看我們另一篇文章,了解如何解決由鈣片引起的便秘

二、胃脹

這個副作用通常只會出現在碳酸鈣身上,因為當碳酸鈣和胃酸結合時,就會釋放出二氧化碳,令我們感到胃脹。所以解決方法也十分簡單,就是選用碳酸鈣以外的其他鈣片啦(例如:檸檬酸鈣)!

三、腎結石

最常見的腎結石種類是由鈣和草酸結合而成,因此很多人會擔心長期服用鈣片會增加腎結石風險。

然而根據目前醫學研究,只要不過量服用,鈣片並不會令正常人出現腎結石,不過如果你的腎臟曾經出現結石,就要更小心控制鈣的攝取量,避免腎結石再出現。以下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建議不同年齡人士每日攝取鈣質的上限(攝取超出上限就會增加患上腎結石風險):

年齡

每日攝取鈣質上限

(毫克/mg)

0 - 6 個月

1000

7 - 12 個月

1500

1 - 8 歲

2500

9 - 18 歲

3000

19 - 50 歲

2500

51 歲或以上

2000

表2 - 每日鈣質攝取上限

如果想降低出現腎結石的風險,應遵從以下原則:

  • 多補充水份每天約2-3升
  • 減少進食草酸高的食物(例如:菠菜、杏仁、腰果)
  • 減少攝取鈉質每天不多於2300毫克,即約一茶匙鹽份),因為過多攝取鈉會令尿液中的鈣增多,提升結石形成風險
  • 避免服用高蛋白質食物(如:紅肉)

四、心臟病

這是一個在醫學上目前仍較有爭議的話題。有理論認為,身體吸收鈣質後,鈣質未必能夠進入骨骼當中。有部分鈣質會滯留在血管當中,使血管鈣化,提升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血管疾病風險。

過往有研究指出,當50-80歲的人士攝取超出每日鈣質建議攝取量(1000-1300毫克),就會增加心臟病發的風險(但這些研究對象並沒有服用維他命D,過往研究並未指出同時攝取鈣質和維他命D是否同樣會增加心臟病發風險)。

而近年的研究卻得出相反的結果。在2016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只要攝取鈣質不超過每日建議上限,就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最後簡單總結,我們建議你:

  1. 每天服用鈣質儘量維持在每日鈣質建議攝取量附近(留意:即維持在遠低於攝取量上限的水平!)
  2. 服用含有維他命D的鈣片,如果你沒有在服用藥物「華法林」的話,可以輔以富含維他命K2的食物,例如:蛋黃、芝士、味噌、納豆,進一步確保將鈣質保存至我們骨骼當中。

您可能會有興趣

    • 多謝你的支持!如果覺得有用記得share我哋個網比身邊對健康有興趣嘅朋友仔啦:P

  • 我食用的是500ml softgel calcium carbonate/citrate, 如果是隨餐一起食是否要剔除疍和鐵質高的東西如红菜? 这样我一天沒有机会吃,因為我有輕度貧血。那可不可以只跟梳打饼吃?

    • 最理想的方法是直接使用calcium citrate檸檬酸鈣,因為它不需要跟餐服用。

      如果想使用含有calcium carbonate碳酸鈣的鈣片,而又無法跟餐食用,一個折衷的方法是和酸性水果(例如:橙、檸檬、奇異果)或者維多C之類的水溶片一同服用,因為碳酸鈣需要酸性環境才能被溶解吸收,所以反而梳打餅未必是最好的選擇??

  • 您好我媽媽是50歲以上停經婦女,平時飲食有豆漿、豆干等攝取(不喝牛奶、極少吃魚類),每週五天有30分鐘運動,但工作關係時常蹲、站,都要使用護膝,否則膝蓋會痛。請問這樣的狀態適合吃鈣片或者挺立之類的骨質保健食品嗎?謝謝您。

    • 你好,你媽媽的問題並非由缺鈣引致,而是屬於關節勞損。要改善這種情況,可以選擇一些有助潤滑關節的成份,像是「葡萄糖胺」或「軟骨素」。

      至於鈣片,尤其是停經後的婦女,我會建議自行補充來預防骨質疏鬆,只需要明白它對改善膝蓋不適沒有直接幫助就可以了??